聽說了嗎?你每天吃的鹽,可能正在悄悄給健康挖坑——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骨質(zhì)疏松這些不速之客,都愛盯著重口味的人不放。更扎心的是,《中國居民營養(yǎng)與慢性病狀況報告(2020年)》顯示,我國人均每日烹調(diào)用鹽達9.3克,遠超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22版)》建議的11歲以上居民每日不超過5克的標準。
減鹽這事兒,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。尤其天天吃外賣、下館子的朋友,想按5克標準吃?搞不好還會“報復性炫鹽”。別慌,針對不同場景,我們整理了切實可行的減鹽方案。
外食、外賣黨:跟隱形鹽斗智斗勇
外賣和餐館菜品為追求風味,含鹽量往往超標,掌握以下方法可有效減鹽:
1. 點餐時降低高鹽菜肴頻率,如干煸、干鍋等,多選清蒸、涼拌、煮燉類菜品。
2. 少吃菜湯拌飯,不喝燉菜湯,因菜湯含鹽量更高;若菜太咸導致口渴,用茶水解渴,別用菜湯。
3. 可嘗試用白開水涮外賣或外食后再吃,食堂菜也適用,注意不用配餐蔬菜湯涮,那玩意兒看著清淡,含鹽量能驚掉你下巴。
家庭廚房:把鹽罐子管起來
家庭廚房是居民鈉攝入的主要來源(70%~80%),說白了,廚房就是減鹽的“主戰(zhàn)場”。試試這8步,從簡單到進階,讓味蕾慢慢愛上清淡:
1. 評估攝入量。記錄用鹽周期,估算人均日攝入量,制定階段性目標(如3個月從10克降至8克),可使用限鹽勺,避免過量使用。
2. 減少重復用鹽。醬油、蠔油、豆瓣醬……都是含鹽大戶,避免疊加使用,以防鈉攝入超標。
3. 香料替代鹽。用蔥姜蒜、檸檬、香草等增味,其中檸檬汁可放大咸味,減少鹽的使用量。
4. 善用減鹽食材。醋、菌菇、海帶等通過酸、鮮味凸顯咸味;避免甜咸口,以防掩蓋咸味導致多放鹽。
5. 選低鹽烹飪法。多采用清蒸、涼拌的方式,做菜時臨出鍋再放鹽,少量鹽即可達到理想口感。
6. 了解食材含鹽量。加工肉制品、腌菜及西芹、海產(chǎn)品等天然高鈉食材,做菜時需少鹽。
7. 嘗試低鈉鹽。腎功能、甲狀腺功能正常者可換用低鈉鹽,但建議先適應低鹽飲食后再換,避免因感覺味淡而多放鹽。
8. 循環(huán)減鹽法。如周末吃無鹽餐、周中吃低鹽餐,逐步適應清淡口味。
兒童和老年人更需重視減鹽。兒童腎臟尚未發(fā)育成熟,高鹽會增加腎臟負擔;老年人代謝較慢,高鹽易引發(fā)相關(guān)疾病。減鹽需循序漸進,從每天少放1克開始,慢慢調(diào),才能長期堅持,守護全家健康。(科普專家:漯河醫(yī)專二附院 臨床營養(yǎng)科 齊彤)
責編:瘦馬 編審:王輝 終審:盧子璋